职业教育学院英语(职业教育师范)2022级本科生张可在考研失利后,考虑过申请境外大学、就业、继续备考等方向,最后,他决定报名参加西部计划。 在华师,张可怀着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接受了扎实的师范生技能训练;同时,他在平时主动去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受教育群体的教育现况,以求更好进行因材施教。期间,张可还参加了师范生三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更活跃的思维去应对基层的基础教育。 期间,张可还担任了级长一职,协助辅导员完成了许多学生工作,提高了他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张可将小我融入大我,成长为一名预备党员,服务基层的热忱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虽然他向往军营,但身体条件不允许他选择这条路。当张可看到西部计划的报名通知,心中的投身基层的热忱坚定了他报名的决心。“‘热忱’是我心中十分重要的东西。”也正是这种热忱,说服了他的父母。 作为一名师范生,张可希望以后深入到基层中,通过教书育人,真正地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西部计划就是我想要选择的道路。”因此,张可报名了西部计划的乡村教育、基层青年工作的职位。现在西部计划仍在报名当中,后续的还有许多工作,不论结果如何,不论最终是否能够被选上,张可都会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当中,以实现心中的那份对服务基层的热忱。 张可计划在完成西部计划后,对生活与工作进行复盘,如果觉得还能继续坚持下去并出色完成工作,将会延长自己的服务期;如果服务期满后,他对于当前的状况感到满意,也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将选择继续深造,提升自我后再考虑就业的问题。 张可期望能够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做好劳逸结合,业余时间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在休息时间里继续维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稳定”工作状态。同时,Z6尊龙凯时官网登录张可表示自己将继续提升自身,以满腔热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跨专业成为一名教师,这对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张浣茹来说,是对就业环境综合考量后的决定,也是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后的结果,更是自己心之所向的理想,“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最大意义不是工作稳定和拥有寒暑假,而是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颜带来的精神治愈。” 在考编前,张浣茹经历过考研,也参加过一些实习,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由于自身不太擅长实践类项目,张浣茹最后还是决定走上考编之路。面对毕业论文和考编面试的双重压力,张浣茹努力克服拖延症,充分利用时间,合理规划生活,先将毕业论文初稿写好,再全力准备面试。 2023年深圳教师编考试只有面试,当时张浣茹在网络上广泛搜集面试技巧。除此之外,她还向考编上岸的朋友寻求帮助,模拟面试场景,提前适应面试节奏,锻炼表达能力。由于缺乏教学实习经历,张浣茹对于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并不熟练,她也虚心请教师范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一个非师范生,专业知识储备量少便是张浣茹遇到的最大困难。在大学四年里,张浣茹与教学最大的交集就是大三的教资考试。为了面试时呈现自己的最好状态,张浣茹搜集各方资料,了解最新的教学目标调整变化、“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通过自学来弥补非师范类学生的知识储备问题。关于面试,张浣茹认为自信是一个必胜法宝。“在听到我自信的回答时,原本低着头看材料的面试官纷纷抬头,相视一笑。” 现在,张浣茹已经工作了半年。与想象中第一年教学“鸡飞狗跳”的场景不同的是,她十分享受与小朋友们的相处。张浣茹开心分享道:“每次和小朋友在一起,我都感觉自己处于童话世界中,好像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生活。”对张浣茹来说,每一次尝试都是人生中独特的体验。她建议:“大学是一个可以不断试错的阶段,大家多尝试、多了解,才能打破信息茧房,化解迷茫之雾。”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正是一缕缕微光,照亮了职业教育学院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童展鹏的教师梦。中学期间,他就耐心解答同学的疑问,加之家人的鼓励与支持,童展鹏走上了教师考编之路。在对薪酬待遇和社会认可度等现实因素作了通盘考虑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备考之初,童展鹏意识到,信息的收集梳理至关重要。从搜索各种职业学校的公众号、考编交流群,到与前辈进行种种交流,他所获得的这些信息都成为了未来奋战考试的“矛”。不仅如此,童展鹏还借助实习来积累实战经验。他根据中职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逻辑,为日后的面试做足准备。 但考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对童展鹏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机会。由于自身专业的小众性,大多编制岗位难以对口。他在本省的学校进行岗位咨询屡屡碰壁,在外省的尝试也不尽人意。难得在武汉找到机会时,童展鹏的竞争对手却是全国各名校的优秀学生,这场考试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童展鹏仍未轻言放弃,而是一直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尝试。其中,最令童展鹏印象深刻的是他参加入职学校的线下面试。当时,他一进考场,七位考官的目光聚焦令他有些紧张,在试讲时甚至有些语无伦次。顶着莫大的压力,童展鹏及时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逐渐放稳讲课节奏,回归平常心态,为考官们展现了一节风趣幽默的课堂。这使童展鹏信心倍增,顺利完成了试讲。 伴随着成绩的公布,这所职业学校的橄榄枝也一同抛来。“我花了半个小时缓解我的激动之情。”而后,童展鹏与其完成签约并入职。对于正在备考的华师学子,童展鹏鼓励他们,要保持豁达心态,正确看待得失。“大胆尝试,也是一种学习。” 旅游管理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蒋宇宁,目前在某事业单位就职,从事群众文化类工作。由于本科毕业时的特殊原因,蒋宇宁全职备考了一段时间,最终考进事业单位。 在毕业前,蒋宇宁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公务员招聘的公告,于是打算去试一试。当时时间紧迫,从报名到笔试只有一个月时间,毫无备考经验的蒋宇宁只能尽力备考。她从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学习,并配合刷题来巩固学习效果,最后以笔试第三的成绩获得了面试资格。虽然最后没有考上,但是通过那次经历,她发现只要愿意尝试和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从那之后,蒋宇宁就开始积极关注各种考公考编的招聘信息,优先考虑考公,认为公务员的平台和成长空间更大。 在那段全职备考的日子,蒋宇宁早上去社区图书馆专心刷题,做了大量的专题练习和套卷,还坚持每周参加某些软件的模拟考试;晚上则在B站上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时政热点,积累常识。同时,她跟随许多著名的up主来系统学习做题方法,“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比自己一上来就埋头苦干更加高效。”期间,蒋宇宁参加过大大小小许多场考试,省考、统考、单位单招甚至某学校辅导员招聘的笔试,只要是专业对口、符合报名条件的考试都会参加。她认为多实战能让自己更熟悉考试氛围,也能很好地练习对时间的把控。蒋宇宁还获得过4次面试机会,结构化和无领导小组的形式她都尝试过,这些经历帮助她更加自如地面对考官。 参加工作后,蒋宇宁一直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领导的指点和同事的帮助下,她努力在不同岗位的实践中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蒋宇宁对当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比较满意。“如果满分100分的线分。” 蒋宇宁认为,人生不应该因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更不能因手握“铁饭碗”而躺平。在入职事业单位后,蒋宇宁仍然保持着对社会职场环境的观察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不错过、不放弃每一个迈上新台阶的机会。她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在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上岸。 “毕业前,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规划。”国际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小树(化名)说道。比起长战线的考研,她优先考虑找工作。起初,她也有过考公和投简历同时进行的打算。但因为精力不足,收集企业信息、筛选岗位的工作量大,最终决定专心准备公务员考试。 和大部分备考生一样,小树先是了解了公务员的考试要求和考查内容,有计划地看课和刷真题;同时,她也记录下不同板块的用时和准确率,不断适应考试节奏。进入面试阶段后,再与同学一起模拟演练。最后,小树在2023年7月入职宣传相关的行政岗位。 收到录取通知并不是终点,小树在适应着从校园到社会的身份转变。在小树看来,目前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工作内容与专业并非完全对口,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学习和摸索,但自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在日常工作中z6尊龙凯时,新媒体运营、摄影摄像等在小树的专业范围内,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对于公务写作、会务内勤等不太擅长的工作,小树主动向同事请教,多尝试几次后也慢慢熟悉起来。小树坦言,体制内的工作其实比自己想象得要更加注重细节,比如如何收发消息、如何请教别人等待人接物的小技巧,需要自己用心体会学习。 “我没有抱着进来以后躺平的心态。”小树认为体制内的工作也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完成任务是她必须要做的,她认真对待并且珍惜这份工作。平和的性子让小树很享受当下的状态: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可以自力更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好好生活。对于未来,她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掌握一些新技能来提升自己,在空余时间里探索感兴趣的心理学领域。 对于想要考公考编的同学,小树建议大家可以多询问身边有经验的人,了解信息,认真备考。因为自己有些内向,她也鼓励大家在面试阶段展现自己,抓住机会。“但人生有很多条路,不是选了就是一辈子的了。”小树希望大家有想法就多去尝试。她也祝福那些还在备战的同学们:“不管几战,最后都能幸福地安定下来。” 从“梁老师”到“梁总”,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梁海涛前后经历了教师、公务员、创业合伙人等三个不同类型的职业。 因为从小受到教师家庭影响,最初梁海涛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教师。在华师就读时,梁海涛曾作为交换生到英国女王大学学习。在当地的中小学实习时,梁海涛发现了中西基础教育的差异,更坚定了他成为老师的理想。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深圳市宝安区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做老师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他入职时主动担任年级里比较调皮的班级班主任,挑战自己。 由于梁海涛的教学风格温和有趣,他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喜爱,但这也曾影响到班级的管理和纪律问题,这引起了他的深刻反思,他便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方式。初为人师的梁海涛一有时间就去听课,向老教师请教经验,还在网络上寻找名师资源学习,并主动家访。没课的时候,他或是在办公室工作,或是在其他班级听课,抑或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们运动,打成一片,梁海涛怀揣着教育理想在教师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一次契机让他的职业生涯发生改变。2011年,由于外语水平过硬,梁海涛被暂时借调参与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工作,接待外国来宾。这段经历让他提升了自己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 后来,深圳市增设龙华区,梁海涛收到了参与龙华新区建设的邀请。他一开始有些惊讶,更多的是不舍和犹豫,踌躇了半年之久。直到带的这届学生六年级毕业,他也希望自己能在新的平台得到更多的历练,便决定试一试。2013年初,他选调到龙华新区组织人事局,开始新的工作篇章。 当时龙华区正值初建,任务重大。“那时候人很少,事很多。”梁海涛和同事们负责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涉及政策制定与宣讲、人才引进等事宜,经常加班加点、精益求精,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推进工作,辛苦但却值得。体制内的工作也让梁海涛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认真遵守纪律和制度,顾全大局。梁海涛认为自己非常幸运,遇见了志同道合的领导同事,对社会政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2015年,在当时社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梁海涛大胆响应号召,决定创业。“我内心其实比较喜欢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在29岁生日那天,他回想自己近30年来从未离开体制内,满腔热情的梁海涛决定挑战自己,尝试新的可能。而立之年的他选择创业,很多亲友建议他留在体制内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父母和妻子却很支持他,这是他最大的底气和后盾。 之后,梁海涛与合伙人以深圳市天域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为起点开始新的事业。但万事开头难,梁海涛遇到了许多挑战。从甲方的角度转换到乙方,梁海涛感慨和以前的工作感受有很大区别。同时他也努力适应着市场的规则和身份的转变,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业务,运转公司。“一不小心,公司的每位员工甚至背后的家庭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梁海涛努力地承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转眼九年光阴过去,梁海涛与合伙人的事业已经开拓到了更多领域,涉及人力资源服务、文化设计传媒、产业空间运营等多个板块,他的天地因自身成长而更加广阔,他也有了更多身份:宝安区政协、宝安区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 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是梁海涛和华师仍然联系紧密。梁海涛一直感激华师为他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广阔平台,梁海涛的公司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友专场招聘会,他也多次回校为师弟师妹们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在90周年校庆时,梁海涛以华师人的情怀,不计成本带领公司团队设计校庆的宣传物料,为学校校庆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 回首过去,梁海涛觉得做“梁老师”的日子十分幸福,教书育人的获得感令人满足。他在政府工作也真正做到了服务社会,公务员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更加严格,是另一种体验。创业则让他转变了身份角色和工作思维,开始了全新的挑战,承担起了更加真切的社会责任。虽然有着三段不同的工作经历,但是梁海涛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一条主线,就是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一以贯之的认真态度走向未来。这样,“在机会来临时,才会水到渠成”。 关于对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建议,梁海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认清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他表示,有些人可能不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优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为考研而考研,没有深究过自己是否想要做学术研究;发现考公热门,于是随波逐流,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所以梁海涛建议同学们首先认清自己,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规划来提前准备,在与目标职业相关的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向着未来前进。 华师积极发挥师范教育优势,聚焦封开县中学师资队伍建设,选派多批次专家教师赴封开县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打造校地互补、师生互动、同行互学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一是开展同课异构,成功开展《失重与超重》《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等课程同课异构教学,帮助封开县中学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二是强化专家指导,邀请华师数学科学学院刘秀湘教授、物理学院许桂清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何亮副教授、华师附中高中科组组长戚正东老师等专家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为学科课堂教学问诊把脉。三是组织教师观摩,连续组织三批次近300名封开县中学教师线上线下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找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方法。接下来,华师将在封开县相关中学继续推广联合教研模式,推动封开县县域教育提质增效与华师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