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滨职教育学院实施“七大工程”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成势
2024-08-07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滨州职业学院“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之年,也是学院建院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在多个重要事件交汇的关键节点,滨职教育学院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于变局中开新局,实施“七大工程”,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再提升。2021年上半年,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进谱新篇Z6尊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以实际行

  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滨州职业学院“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之年,也是学院建院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在多个重要事件交汇的关键节点,滨职教育学院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于变局中开新局,实施“七大工程”,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再提升。2021年上半年,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进谱新篇Z6尊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1.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再扩大。教育学院柔性引进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副教授赵兰会,成立了玩教具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在专业建设、教学教法、课程规划、课题研发、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指导,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院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契机,带动培养了一批理念新、能力强、有情怀、讲奉献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扩大了学院专业人才师资队伍。

  2.深化实施“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再提升。教育学院持续为近3年新进教师配备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Z6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工作作风优的业务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把优良的工作作风、Z6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授课方法和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形成了“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3.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再增强。教育学院以教研活动为抓手,立足实际,在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目标,将专业发展项目及时融入进教学研究的范畴,不断拓展教研活动的外延。通过开展“三说”比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听课评课”、“教案”展评、课题申报等系列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老师们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学习中开展研究,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畅通培训学习渠道,教师业务能力水平再提高。为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院举办“推进中高职院校幼儿保育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一体化培养质量提升师资培训班”;17名教师主动申请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学习,进一步高学历、拓展视野,提升业务能力水平;30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项目学习;多名教师积极参加SYB创业讲师培训,通过参加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水平。

  1.夯实常规管理督导,课堂教学制度愈加规范。教育学院设置授课准备室,“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成了教育学院每一位任课老师默默遵守的规范。学院内部成立听课督导小组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的监控。督导组成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诊断-创新-改进”的质量改进螺旋,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督导,及时诊断,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改进,实现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常规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2.加强校内外实践锻炼,课堂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育学院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实践,到校企合作的幼儿园兼职锻炼,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认知,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协调一致。

  3.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课政融通”理念落实落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及课程特点,教育学院组建了5支“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对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进行整体设计,开发建设了课程思政资源库、课程思政案例库、试题库。傅方一主持的团队被评选为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元素和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纳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1.健全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实训室管理。教育学院成立实训室教学秩序检查组,定期对实习实训设备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安排专人负责实训教学秩序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为做好实训室建设论证工作,教育学院党总支及部分教师到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学习。

  2.配备兼职管理员,做好设施日常检修。为做好实训室日常检修,学院选派一名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训管理员,负责做好课前、课后实训设备的检查、维护Z6尊龙、报修、保养等工作,做到使用、巡查有记录,进一步加强实训室的日常管理。

  3.设立实训室开放日,满足学生实训需求。教育学院设立实训室开放日,所有专业实训室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供便利条件。本学期,1000余名同学,有序进入实训室自主训练,为备战各类比赛、期末考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4.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创新校企合作形式。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教育学院探索实行“校企合作全程培养”模式,即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对二年级的学生实行在校学习与在幼儿园认知见习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本学期,498名学生分批次到滨州市20多家幼儿园、幼教机构开展为期1个月的见习生活。对三年级的学生实行“顶岗实习+就业”的培养模式,7月初,同学们分赴全省上百家幼儿园顺利开启顶岗实习之旅。学院在确保毕业生缩短校内学习时间的情况下,逐步强化在幼儿园实习实训效果。

  1.结合专业办社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教育学院大力扶持专业社团建设,在师资配备、资金支持、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依托学生社团,结合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三字一话”(毛笔、粉笔、钢笔及普通话)比赛、儿童剧、话剧表演等活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2.强化劳动育人理念,培养社会奉献意识。教育学院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值周、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增强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3.健全考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引导同学们将所学专业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学院将“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办实事”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参考,多次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幼儿园等地常态化开展“青春助学”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上半年,学院组织开展基层服务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参与学生300余人,服务当地群众、学生等1000余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1.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大赛成绩斐然。2021年,教育学院组建了2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敢打敢拼的大赛团队,备战第九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和滨州市首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公信度最高的师范类学生技能赛事,今年来自全省47所高校的763名师范类学生参加决赛,经过两天激烈角逐,我院选手邢香杉荣获二等奖、高一凡荣获三等奖。在滨州市首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选手魏嘉雯和于慧敏两名同学以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规范的保育技能在“幼儿保育”赛项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充分展现了教育学院师生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

  2.顺利组织自考本学习,倾情助力自考本、专升本学历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就业中有更强的竞争资本,教育学院与山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自学考试项目建立合作,并配备责任心强、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成立自考本科目助学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历提升平台。2021年,112名同学按时在自考本科助学班学习。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山东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今年2018级99人报考,85名学子榜上有名,分别被齐鲁理工学院、潍坊学院、菏泽学院、滨州学院、潍坊理工学院等本科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86%,比2020年高出1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1.加强对外交流,精准服务幼教机构。教育学院组建研学团队到滨州市实验幼儿园、国昌幼儿园、京学实验幼儿园、滨化集团幼儿园等10余家幼儿园参观交流,深入了解园所需求、合理谋划合作项目;牵头成立滨州市院园合作理事会和滨州市学前教育职教联盟,就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设施资源共享、专业特色共建、技能人才共育等与幼教机构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品质提升。

  2.强化院园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加强院园合作,扩大服务范围,教育学院与潍坊山东翰林集团旗下书香院幼儿园、潍坊学院附属幼儿园、潍坊博苑幼儿园、威海宝威幼教集团、烟台智慧熊海信慧园、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枣庄市市中区幼儿园等10余所幼儿园共建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并推荐优秀学生实习、就业。

  3.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院积极组织2021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名同学发挥专业优势,分赴家乡幼儿园、街道、社区等岗位开展社会实践,2支团队被评为2021年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疫情期间,我院200余名同学主动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多名同学的抗疫事迹被当地媒体宣传报道,张素卿同学被授予山东省“青春贡献奖”、“莱西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1.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教育学院深化实施特色晨读制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每日开展经典名篇诵读,不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举办4期鹤琴大讲堂,邀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外孙、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柯小卫等教育专家来院传经送宝,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交流活动;到北海社区开展“传承剪纸文化”活动、“融融端午节 团员万家兴”送文化下基层特色志愿服务等;组织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和吟诵比赛,作品《信念永恒》、《春》院赛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省赛;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20余次。

  2.挖掘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助力民俗文化振兴。结合专业特点,教育学院以滨州市传统民俗特色工艺布老虎、扎染等为主要教育实践载体,在挖掘上下功夫,在传承上做文章,在弘扬上出实招,组织开展“美在心间 创意手工”、心“晴”如画团体辅导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特色民俗工艺传承和发展。其中,以传统布老虎绘画为元素组织开展的的心“晴”如画团体辅导荣获滨州职业学院2021年“心灵花海”心理健康活动月“成长体验”团体心理辅导大赛教师组一等奖,作品被推荐参加省级评选。

  3.继承传统文化,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教育学院积极探索形成兼具整体、开放、自主特色,项目化实施的红色教育工作模式,组织“青马班”学员走进渤海纪念园重走红色足迹、接受红色教育,组织开展走访退役军人、“学党史 悟思想 践使命”等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活动20余场;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辅导员讲党史活动,陈小敏主讲作品《“老渤海”精神》荣获“山东省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二等奖;同学们结合所学专业,创新学习形式,创编了深受师生喜爱的《致敬闻一多先生》等红色话剧,在情景体验中表达爱党、爱国之情,真正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心灵与血脉;每周工作日清晨组织全院青年学生开展花式红色早操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努力让红色文化“火”起来、青年学生“动”起来、特色晨操“热”起来。

  4.弘扬原创艺术文化,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原创作品的研发与创作,多次组织师生开展融入滨职元素,凸显滨职特色,符合青年实际的文艺原创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由院长马建国作词,张奇贺老师作曲并演唱《为人民服务谱新篇》;马建国作词,高永久编曲并演唱《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李民作词并演唱《百年的承诺》等红色歌曲,在师生间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爱党爱国热情。

  5.开展精彩纷呈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实学生日常生活。为全面展示师生专业教学成果,教育学院举行“砥砺奋进 奠基未来”教学成果展演,500余名师生登台展示,1.23万人在线参与互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学院组织开展“运动·健康·快乐”健步走活动,800余名同学参加,活动通过微信平台全程直播,2000余人参与线上互动;组织参加“青春颂歌献给党 聚力奋进双高校”百人红歌大合唱,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荣获滨州职业学院一等奖;为进一步丰富公寓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红色的公寓文化氛围,开展“红心向党 共筑家园”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活动中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多项作品荣获滨州职业学院“公寓文化节”一等奖。

  据悉,下一步滨职教育学院将始终聚焦高职师范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密度融合,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内涵发展,以培养社会“行业急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为各大幼儿园和幼教机构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的“大国花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