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奠基伟大复兴
2024-06-25
[摘要]  Z6尊龙app最新版本下载官网Z6尊龙app最新版本下载官网“党的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2022年9月27日,习总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这是何等的成就!  8

  Z6尊龙app最新版本下载官网Z6尊龙app最新版本下载官网“党的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2022年9月27日,习总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这是何等的成就!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成为现实……这是何等的荣耀!

  “嫦娥”奔月、“天和”巡天、“祝融”探火、“羲和”追日、“墨子”传信……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陆续诞生。创新指数居全球第11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这是何等的自豪!

  进入新时代,我们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奋力前行。一系列不平凡的创举和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提振了民族的精气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高度。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十年历史性变革的背后,中国教育一直是奠基性的力量!

  回首十年,一幅震撼人心的教育变革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潮澎湃。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中国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为改变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梦想提供关键支撑。

  十年来,教育有力提高了国民综合素质,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综合国力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数据无声,却最有说服力。2021年,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十年间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了1年。

  有研究显示,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转化而来的经济总量至少增加2%,国内生产总值增加9%。当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技术技能。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优化。一支庞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能够更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非职业教育莫属。十年间,中高职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鲜明,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区域主导产业的贡献度不断扩大,对行业、产业、企业的助推器作用不断凸显。

  十年间,高等学校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扎根地方、面向应用,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责任,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道路上实现了双向奔赴。

  彝族小伙苏正民在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回到家乡大凉山支教。兰州大学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黄土地里,帮助定西开辟了特色草畜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了“定西生态扶贫样本”,摘掉了“穷”标签……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拔穷根的根本之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学生资助实现“三个全覆盖”,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稳步推进,一系列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弥合鸿沟,支撑着每个孩子的人生出彩梦。

  扶教育之贫,更靠教育扶贫。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征程中,教育系统数以万计的干部一头扎进最偏远的地方、落在最穷苦处,尤其是高校发挥人才、科技、智力、学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带领乡亲们告别贫困、奔向小康,推动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

  十年来,教育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今年国庆前夕,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获型号合格证,国产大飞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梦蓝天,国内30多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和研发。十年来,一项项大国工程亮相,标刻着创新强国的新高度,更是高校以创新之力服务国家战略的集中展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高校坚持“四个面向”,在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资源汇聚、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累计突破1000项,获得了60%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90%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真正成为了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人才,关键是人才!突破“卡脖子”难题,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依靠拔尖创新人才。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全面升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础研究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局面,指向更遥远的未来!

  新时代的十年,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十年,也是中国教育奋进、跨越和开拓的十年,更是教育改变中国的十年。教育普及水平发生历史性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追梦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身全心全情投入,彰显着扶智扶志的教育力量;广大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铸造大国重器的同时,也成为奠基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重器”。

  十年奋进,彪炳日月!丰富的实践、辉煌的成就充分证明,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来,教育为何能改变中国,奠基伟大复兴?根本原因在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为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习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擘画了教育事业的蓝图,指引着中国教育在奠基民族伟大复兴中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在中国梦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中,教育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服务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事业从来都与国家休戚与共,跟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教育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掷地有声,为国家、民族的前行拓宽航道。

  肩负使命,从校准航向开始。教育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航向不清晰,就会混乱出错。方向、任务、立场明晰,奠基之路就有了定向的“罗盘”。

  这条道路坚定一个方向——社会主义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种在少年儿童心中,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能确保伟大复兴事业后继有人。

  这条道路始终坚持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还是精致利己、贪图享乐?教育塑造着学生和社会的未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办学育人的道路就有了“定速巡航器”。培养的人理想信念坚定、本领技能过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就能越走越宽广。

  这条道路牢牢坚守一个立场——人民至上。着眼“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十年来,所有的教育政策背后都写着四个大字:“人民至上!”伟大复兴为了人民,也必须牢牢依靠人民,让复兴成果为人民共享。以教育之力增进人民福祉,教育发展让人人各展其能、各出其彩。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教育奠基伟大复兴,不能有丝毫懈怠、一点偏差。策略优化升级,为奠基之路配备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动力来源于优先发展夯基石。连续十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确保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教育先行!这一步“先手棋”,给教育发展注入底气,照亮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动力来源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照搬照抄西方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是办不好中国教育的。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是立足中国独特历史、独特文化和独特国情后的选择。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特性优势突出,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方案逐渐完善,中国学校的时代特性、学术自觉和教育自信逐渐彰显。

  动力来源于改革创新拓新局。从夯实依法治教的法律基础到“破五唯”引领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从“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双减”落地撬动基础教育整体变革……十年来,教育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反映教育改革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立稳,教育持续焕发活力,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迈上新台阶,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加速发展的大格局逐步形成……教育壮阔的时代进程,亦是民族振兴的万里长河之源泉。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必得有掌灯者守望梦想照亮远方。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教育系统中人的力量被激发,奠基之路有了最牢固的“定心石”。

  时代的重托交付于1800多万名人民教师。今天,人民教师是一份无上光荣的职业。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从教之心更加坚定。这种坚定的背后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关心教师成长、改善教师待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亦用灼热的信仰、无悔的付出回应时代重托。十年来,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学识素养、育人理念、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有目共睹。他们是教育奠基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力量。

  力聚则强,力散则弱。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带给中国站上世界舞台的底气,关键靠什么?是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这就保证了所有的力量都汇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崇高使命上。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教育系统勇于自我、全面从严治党,校园风清气正。

  思想光芒,照亮教育奋斗之路;思想火炬,引领奠基复兴征程。科学的思想标注了教育前行的坐标,铸就了一条奠基民族复兴的辉煌之路。这是教育紧扣时代脉搏与国家民族命运书写的壮丽篇章,也是属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无上荣耀。

  当下的中国,所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复兴路上风高浪急。立足两个大局,走向富强的中国,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边是建设教育强国,一边是谋求民族复兴,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与伟大征程紧密相连、同向而行。伟大复兴所指向的光明前景需要依靠教育化蓝图为行动、化理想为现实;教育所培育的优秀人才、所释放的先进生产力、所传承的民族记忆、所树立的文化自信、所担负的让每个孩子人生出彩的使命,都是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梦的所向所趋。

  伟大复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道路的复兴。面临方向迷失、定力不足等风险挑战,必须通过教育来坚定信仰、引领思想、保证航向。

  道路是旗帜,是方向。中华民族一度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而今摆脱危机、屡创奇迹,信步走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靠的是坚定的道路自信。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清醒剂,是孵化器。保证伟大复兴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需要教育来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教育的一端是人才,通过教师立德树人,培养一代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教育的另一端是唤醒,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梦,汇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伟大复兴,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复兴。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国富民强,必须靠教育、靠创新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影响力、话语权。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我国人均GDP实现新突破。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跨越,仍然需要教育发挥重要引擎作用。

  “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富民强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支撑。教育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地方经济、创新科技成果、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系紧密,为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头活水。

  伟大复兴,是弘扬中华文明、赓续民族精神血脉的复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复兴。破除模仿西方、照搬国外的想法,要靠教育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优良传统。

  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前,习总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教育对传承文明文化、凝聚民心民力具有重大作用。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唯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才能实现。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在时代的澎湃大潮里,必须通过教育培育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精神的重要贡献者和示范者。

  伟大复兴,是为全体人民谋幸福的复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每个华夏儿女享有身为中国人的幸福与荣光,要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的安居乐业上。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奔向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教育之所以与幸福密切相连,是因为其能极大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让每个人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通过教育改革,破解公平和质量难题,教育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教育创新,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不断夯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梦想,把个人理想追求有机融入党的事业中,在服务人民的“大幸福”中成就自己的“小幸福”。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山河起宏图。教育这支神奇的画笔,如今正在描绘共织中国梦的美丽画卷;教育这股和煦的春风,正在吹拂着广袤的华夏大地,激励中国人民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作为重要“先手棋”的教育承担着伟大而光荣的使命,教育系统要锐意进取、主动求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基本路径重塑自身、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奠基伟大复兴。

  奠基伟大复兴,要厚植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筑牢教育的根与魂。

  帮助2000多个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张桂梅,“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于漪,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他们将爱国之情与复兴之任牢牢熔铸在内心深处,生动诠释了教育报国的深刻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人师者,才能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更多栋梁。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都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牢记教育报国的初心,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的向往,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有信仰的年轻一代。

  奠基伟大复兴,要打造一支“大国强师”队伍:努力锻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健教育的“筋”与“骨”。

  十年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从17.2万跃升至1144.2万。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教。从教热情可贵,但更要从理想信念、师德修养、报国情怀等方面引领教师成长,厚植从教情怀、坚定从教之志,涵养师德师风,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优师计划”……一个个政策规划的出台,从源头上加强了高素质教师供给。重塑教育,打造“大国强师”,要为教师成长搭建好专业成长平台,为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业营造良好生态,努力推动更多教师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顺应未来社会变革对教育的要求,夯实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

  十年教育投入,仅增量就有3万亿元;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向当地公务员看齐……推动系列惠师政策扎实落地,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教师的钱包鼓起来、腰杆子挺起来……教师安心从教、安居乐业,才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奠基伟大复兴,要构建一套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办学活力、夯实教育法治基石,构筑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梁”与“柱”。

  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为教育发展铺好了“路”与“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向前、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一批重大改革循序渐进、纵深推进,取得显著成效。面对民族复兴对教育现代化的期待,要沿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谋划的路径,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奋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中小学办学机制进一步理顺……教育“放管服”改革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学校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学校发展动力,让教育的每个“细胞”焕发生机。

  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依法保护好“少年的你”……教育领域内一系列法律热词不断“出圈”,教育立法进入高质量发展“提速期”。顺应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破解教育焦点、难点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制度等体系,构筑起护佑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制度基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奠基伟大复兴,要培育一种面向未来的良好教育生态:推动全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育人观念,建设终身学习社会,以数字化战略为教育改革提供“势”与“能”。

  “双减”政策扎实落地、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还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重塑全社会的育人观,使教育回归本质。

  学不可以已。人类社会正在被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重构,教育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必须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培养能够适应未来世界的终身学习者,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抓住这一轮数字化变革先机,就能把握教育发展的未来。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就有了坚实保障,教育现代化就有了强大引领,中国特色、中国范式的教育数字化之路可期。

  战鼓擂、号角鸣,征程万里风正劲!教育奠基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带来美好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教育系统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