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地区美术的报道及作品评价、艺术议题专论,是一部观看阅读中国地区当代美术的重要著作。重新编著出版此书的目的是让更广大的读者,可以透过本书阅读了解从中国地区《艺术家》杂志的视野观看近半世纪来的中国地区美术发展脉络,对艺术文化的交流具有很深的意义。 该书由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题写书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原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著名学者梅墨生6位联袂推荐;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徐里、中国地区艺术家出版社创办人何政广3位撰写序文。 中国地区《艺术家》杂志自1975年创刊以来,经历了中国地区美术由传统走向创新、从本土迈向世界的时代跨越,见证了中国地区美术发展史重要的世代过渡。作为中国地区最老牌的艺术杂志,记录了从传统国画、油画、雕塑到当代水墨、空间装置到数字互动各领域的发展。 《〈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全书文稿从1975年中国地区《艺术家》杂志创刊号开始,从中梳理、分析了中国地区所有美术境况与发展进行撰稿,全书以年度为单位,分有:年度回顾(如美术馆的病象)、焦点作品(如朱铭的《同心协力》)、重点展览(如毕加索347展)、精彩论述(如陆蓉之的“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现象”)、关键人物(如张大千)、新闻聚焦(如艺术热)、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艺术家》导读、年表大事记,加上中国地区《艺术家》杂志编辑部由资料库中挑选珍贵配图,通过艺术家的作画记录图片、艺术画作图片、历史事件记录文件图片佐证书中观点,如实地见证了中国地区美术的发展经过。全书对中国地区美术整体面向的叙述更为宽广,部分内容也衍生到网络及数字艺术现象,对中国地区艺术界的生态有更深入的见解与论述Z6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宏观与微观兼容并进,缩影中国地区美术史四十年来的历史与价值。 《〈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内容翔实,文图并茂,对我所学和理解近四十年的艺术历程颇有帮助,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艺术家》杂志记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艺坛几十年的历史足迹,如今钱陈翔、倪再沁编著《〈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一书将于出版,我深感此书内容之意义非凡,故推荐之。 我与的《艺术家》杂志与出版社的关系,可以说从年轻到年老,都有着扯不断的情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通过朋友王克平得到过《艺术家》杂志,我早期对现代主义艺术资讯的了解,常常是通过《艺术家》去得到的。而且,在一九八一年的《艺术家》上,也是陈英德先生最早发表了我与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的文章。一九九零年代初,结识胡永芬女士,她每次到采访,都会给我带《艺术家》杂志,这些杂志我至今保存完好,也经常会当做查资料的工具书用。直到一九九零年代中、后期,我才有机会陆续去过几次。当然每次我都会去艺术家出版社拜访何政广先生,表示对他敬重和感谢。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由倪再沁先生牵线,出版了我的两卷本文集。二〇一五年《艺术家》杂志走过了四十年,如今钱陈翔、倪再沁先生集结整理了杂志四十年来的精华于中国出版,其中的当代美术的史料价值可见一斑,意义重大,是一本难得的了解半世纪来的美术文化的真诚之作,值得品读。 何政广先生创办的《艺术家》杂志见证了美术从传统向创新的跨越,作为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美术类刊物,占有重要地位。《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浓缩杂志四十年发展历程,是学习当代美术史颇具权威的参考读物。每一章每一篇既是对历史的梳理与回顾,更是对未来与地区美术发展的导向与期盼。 此书最初由倪再沁等学者整理而成,后由钱陈翔副教授重新梳理并于再版,编著期间,陈翔与我进行了数次沟通交流,足见其为此书倾注的心血。《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无疑是美术界宝贵的学术财富,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故宫出版社与艺术家出版社携手出版《〈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远则是为了美术文化之传承,近则因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之必要与需求。胸襟可以开展眼界,眼界也可以扩展胸襟,文化艺术出版合作更是可以相互辉映。 全书洋洋洒洒50余万字,蔚为壮观。感谢故宫出版社和所有参与出版工作的学者和工作人员,为美术界奉献了一部厚重的著述文集。 《〈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由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钱陈翔先生重新整理编著,以《〈艺术家〉视野下的当代美术四十年》为名于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让更广大的读者,可以透过本书了解《艺术家》杂志视野下的近半世纪来的美术发展脉动,对艺术文化的交流具有很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