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家庭教育发现优势点燃孩子的创造力
2024-07-15
[摘要]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扩大孩子内心的疆界,扩展孩子的综合认知,引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并从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父母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孩子的天赋。父母要用引导的方式来点燃孩子的内心创造力的火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并充分的发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扩大孩子内心的疆界,扩展孩子的综合认知,引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并从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父母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孩子的天赋。父母要用引导的方式来点燃孩子的内心创造力的火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并充分的发挥孩子的优势。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了解孩子的四种行为,才能发展孩子的优势。

  孩子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四类,而这四类行为分别指向了孩子的核心优势、成长型优势、习得行为和当前劣势。

  核心优势是指优于他人,能让一个人充满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是一个人经常运用或表现出来的特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这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有的孩子平衡能力特别好,走平衡木比其他孩子都强;有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很小就能听懂曲调;有的孩子有数学天赋,计算又快又准;有的孩子很勇敢,富有同情心等等。这些都属于孩子的核心优势。

  如果孩子在某个方面天赋颇高,并且孩子自己也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父母只需要针对孩子的核心优势,认真培养就可以了。对于一些性格天赋,如同情心、勇敢、乐观等,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继续保持,比如让孩子多跟人打交道,学会和各种人交往等;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我们也可以向孩子强调这些核心优势,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更加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

  成长性优势是指能让人满怀的优势。具体来说,孩子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现优异,但因为运用这种优势的频率不高,我们可能发现不了。其实,一旦孩子有机会发展,这种优势就会大放异彩。

  比如,有的孩子平时在班级做什么都不太积极,从不竞选班干部,班里有什么活动也不主动参与,但是某一天Z6尊龙,他忽然觉得组织同学参加活动是一件特别有趣、有意义的事,在团队中,他也能找到更多的快乐和价值感,从此以后,他可能会非常主动,Z6尊龙新版官网入口积极的参与班里的各种活动,从团队活动中吸取更多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他会逐渐发现自己的领导力优势,这其实就是一种成长性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乐观,更坚定,人际关系也更融洽。

  当然,要发现和鼓励孩子发挥他的成长性优势,就需要父母多用心观察孩子,多看到孩子表现得比他人或比他自己以前更好的地方,然后表达对孩子的欣赏之情。孩子有了父母的鼓励和认可,才会更愿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能。

  天赋优势源于一个人的内在,习得行为,只需要我们从外界引入。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很多优势都是在学校、父母或他人的要求之下形成的,比如学习成绩、工作技能、家庭责任感等。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动机往往就是取悦别人,让自己的生活更顺利。或者获得外界的认同。简单来说,习得行为可能并不是我们喜欢或者天生擅长的,但需要我们后天学习或掌握他们。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优势自然最好,但同时也要发展一些自己不那么喜欢或擅长的技能。比如在学校里,有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好,可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学科,他们就不那么喜欢和擅长。这显然不行,因为一个人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涉猎相关学科的很多知识。如果不接触就很难拓展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很难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习得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发展的,在父母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可能已表现出不错的水平。当然如果这不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即使付出再多努力,孩子也不及他运用优势时所能达到的水平。再者,由于孩子在运用习得行为时不太可能充满和动力,所以还需要父母不断地提醒、督促他、耐心帮助孩子培养这些新的能力。

  简单的说,当前劣势就是指孩子在当下做的不够好的方面,比如某些能力还比较弱、某些科目成绩不太理想,或者性格中某些方面比较弱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劣势,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正视这个事实。一些凡事都从优势出发的父母,往往看不得也接受不了孩子的某些方面的不足,总是试图让孩子变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才Z6尊龙。为此我们会一直关注孩子的劣势,试图运用各种方法将孩子劣势转变为优势。

  也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孩子多看到自己身上好的一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通过充分的发挥优势效应,弥补那些自己不擅长或不完美的地方。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在适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采取必要的措施,改正错误,完善自己,或者利用优势效应,让孩子对那些原本不太喜欢的事产生兴趣,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劣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